購物車 0
WeChat 截圖_20220203131517.png

[755E1] 蘇東坡傳/林語堂

NT$ 299.00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遠景
出版日期:1987-02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1]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散文均有成就,且善書法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之末,與唐代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2],又與陸游並稱「蘇陸」[3];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4]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操之過急的政策及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因此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蘇軾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由於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5]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紹聖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郟縣。


慶曆二年(1042年),蘇軾入小學,拜道士張易簡為師,當時居住在眉州一處叫紗縠行的地方。三年,蘇軾入鄉校,以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為榜樣、楷模。五年,父親蘇洵因公在外,他的教育都由母親程夫人負責。至和元年(1056年),娶妻王氏,為青神人王方之女。二年,前往成都遊覽,拜訪了張方平[12]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才20歲,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之後兩人皆中進士。當時蘇軾在禮部論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且由此將該文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而歐陽修亦十分讚賞,原本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而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之後在殿試中乙科。[13]同年四月,蘇軾母親程氏去世,他不得不按禮法丁憂回鄉。[12]

嘉佑四年(1059年),完成服喪後的蘇軾跟隨父親蘇洵與弟弟蘇轍一起沿著長江下溯,前往荊楚之地。有《南行集》。五年,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但蘇軾並未就任。嘉佑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位列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第三等。當時韓琦說:「今歲制科,唯蘇軾、蘇轍最有聲望。」授大理評事,除簽書鳳翔判官。十一月十九日,與蘇轍在鄭州西門外告別,當年十二月到任。當時鳳翔府主政者陳希亮,與蘇軾個人關係極差,兩人互相看不起。不過,蘇軾後來在密州與希亮子陳慥相得甚歡。治平二年(1065年),罷任鳳翔簽判,還朝直史館。[12]

治平三年(1066年),父蘇洵過世,蘇軾回守喪,英宗憐之,同意以官船載運蘇軾一家。

熙寧二年(1069年),服闋(守喪完畢)任判官誥院兼祠部員外郎,反對王安石變法中對科舉制度的改動,王安石於是屢次在神宗面前詆毀蘇軾,司馬光范鎮舉薦蘇軾作諫官,王安石力反之,神宗想讓蘇軾寫起居注,王安石向神宗進言,說蘇軾在回家守喪時,乘機販運蘇木(一種染料),最後神宗放棄這個任命。三年,因為蘇軾一直反對王安石,王安石門下的御史謝景溫又誣陷蘇軾販賣私鹽范鎮極辯蘇軾販鹽之誣,並願意退休負責。

熙寧三年(1070年),蘇軾擔任當年度的科舉主考官,蘇軾本欲擬上官均為第一名(狀元),因發現上官均的策論有詆毀王安石變法的情況,便改上官均為第二名。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遷太常博士攝開封推官,因不堪新黨的迫害,求外職,神宗本欲予以知州,但王安石只願予之潁州通判,神宗最後折衷,讓蘇軾擔任比較好的杭州通判。先是熙寧三年,王安石的姻親謝景溫彈劾蘇軾居喪往返途中順道做買賣生意,但查無實證。滯留京城至熙寧四年夏末,神宗批示「改通判杭州」,遂經由陳州赴杭,十一月到任。神宗當時對司馬光說:「蘇軾非佳士,卿誤識之。」司馬光則不以為然,為蘇軾做了辯解,而蘇軾本人則迫於壓力,並沒有對此處置發表任何意見。初到杭州時,前任刺史沈立尚未卸任,於是蘇軾便受命監考,得閒二十餘日,其間亦多有唱酬。熙寧五年,陳堯佐之子陳襄接任杭州刺史。蘇軾被派往湖州勘察堤壩情況,期間與湖州太守孫莘老相遇並作詩。[12]

熙寧六年(1073年)正月二十七日及八月,兩度遊覽雲泉山風水洞,作詩並留下題名,題名今存。冬,蘇軾沿運河往返於常州、潤州、蘇州、秀州之間,賑濟災民。官職不變。至熙寧七年夏回到杭州。過了幾個月接到詔命前往密州,九月二十日告別杭州道友,十月啟程。熙寧八年除夕,蘇軾在潤州度過。熙寧十年受命知河中府,後改知徐州。二月與其弟蘇轍會面,四月二十一日,到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黃河決口,水困徐州,蘇軾參加救災。元豐元年,改築徐州外小城,立東門黃樓。蘇軾作《黃樓賦》。[12]

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移知湖州。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七月,監察御史何正臣、舒亶、諫議大夫李定、國子博士李宜之等上疏彈劾蘇軾,說他謗訕朝政、愚弄朝廷、妄尊自大云云。二十八日,朝廷派遣中使皇甫遵至湖州將蘇軾逮捕。八月十八日,下獄。十一月三十日結案。此次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幾死,因為寫文章向朝廷訣別,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禮等人出面力挽,神宗動心,蘇軾終免一死,貶謫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由御史台專人押送前往。蘇轍也因為其兄求情而遭貶為監筠州鹽酒務。司馬光、黃庭堅、乃至王安石之弟王安上皆罰銅二十斤。蘇軾在黃州「深自閉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14],與張懷民交遊,也結交禪門人士,當時佛印擔任廬山歸宗寺住持,與蘇軾時有往來[15]。有〈戲答佛印偈〉曰:「百千燈作一燈光,儘是恆沙妙法王,是故東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禪床。」

元豐四年,朋友馬正卿為蘇軾請到了黃州營地以東一塊地,蘇軾躬耕其中,命名為「東坡」,復於元豐五年營造雪堂,自號東坡居士。十月,過黃泥坂,遊覽赤壁,作《赤壁後賦》。元豐七年離開黃州,將雪堂留給當地人潘邠老,赴任汝州團練。途經江州,游廬山,作詩有《題西林壁》等。經過筠州,留蘇轍處十日。經金陵,於泗州度過除夕,因沒有繼續旅行的盤纏而上書請求允許在常州宜興縣居住,獲得允許。八月十七日,得命知登州,到任才五天,蘇軾又被召為禮部郎官,上京後半月,除起居舍人,入侍延和殿。[12]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任禮部郎中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時蘇軾無意間在祭奠司馬光的場合開程頤玩笑,指他迂腐,一開始不以為意,後被言官朱光庭抓住把柄,說他辱罵司馬光、程頤,連章彈劾,傅堯俞王岩叟、孫升等也旋即加入彈劾蘇軾的行列,但朝廷最終沒有給與處分,且內批說:「不須彈奏」。元祐二年,除翰林侍讀。蘇軾與程頤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兩人黨徒互相攻訐。十一月,拜戶部侍郎。三年,蘇軾以翰林學士知貢舉,負責取士。蘇軾改革了宋代取士的特奏名制度,當時但凡是禮部特別上奏的都濫賜出身,蘇軾和孔文仲以為不可,遂上《論特奏名人恩澤太濫劄子》。此後朝廷接納其建議,設置了特奏名進士、諸科取士的限額及品階。[16]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出知杭州,與執政恩例(同副相待遇)。到杭州之日,上表云:「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元祐五年(1090),蘇軾聽取錢塘縣尉許敦仁的建議開拓西湖,取淤泥作堤壩,在其上築橋,是為蘇堤。五月,拜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三月九日,罷杭州,召還朝,除翰林承旨,入侍邇英殿。八月,以龍圖閣學士知潁州。此次還朝後出知潁州,其實是由於賈易彈劾蘇軾,即蜀洛黨爭之事。蘇軾曾說:「賈易為程頤之死黨,怨臣兄弟最深,志在必報」。宰相呂大防劉摯和高太后都覺得賈易言過其實,「排擊人太深,須與責降」。為了平息黨爭,高太后採用呂大防的建議,將蘇軾與賈易都外放為地方官。元祐七年正月二十八日,移知揚州。九月召還朝,以兵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士,至十一月,又除端明殿學士兼侍讀。元祐八年,言官黃慶基、董敦逸彈劾蘇軾。八九月間,蘇軾出知定州。[12]

紹聖元年(1094年),章惇安燾執政,蘇軾遭來之邵彈劾,遂被哲宗貶謫至惠州,十月三日,到貶所,住在僧舍中。二年三月,遷居合江亭。三年,惠州修新橋,蘇軾典賣了自己的腰帶以資助建設。四年(1097年),二月十四日,營建白鶴峰新居。五月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至四月十七日,蘇軾接到命令,遂貶儋州。當時蘇轍也被貶謫至雷州,兩兄弟恰好相遇於藤州,便同行前往雷州半島。六月十一日,蘇軾告別弟弟,出航渡海。七月十三日,到儋州。初到時無地可住,蘇軾就在官舍暫住。不久,當地人為他建了三間房屋,蘇軾將其命名為桄榔庵。[12]

元符元年,蘇軾在儋州,游天慶觀。吳子野來訪。蔡京派遣呂升卿、董必等去嶺南謀害蘇軾兄弟,曾布向皇帝進言不可,救兩人免於大難。二年,瓊州進士姜君弼、唐佐來到蘇軾處學習。三年(1100年),徙貶所於廉州,隨即又任舒州節度副使、永州居住。過廣州、清遠,到英州時,賜提舉成都府玉局觀,任便居住在外軍州(即隨意選擇偏遠州郡居住)。[12]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簾聽政,下詔讓蘇軾北還。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行經南安軍。正月到虔州,五月到真州。夏天因冷飲過度,下痢不止,又誤服黃芪,結果病情惡化,「齒間出血如蚯蚓者無數」,七月二十八日於常州孫氏館病卒,[17]享年六十四歲。由弟蘇轍歸葬於郟縣小峨眉山(汝州郟城縣釣台鄉上瑞里)。南宋孝宗追贈諡號「文忠」。

蘇軾疲於應付新舊黨爭,遇事「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18],蘇軾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舊黨司馬光盡廢新法[19]。儘管新黨一直稱蘇軾為舊黨而藉故追究,但實際上蘇軾在元祐更化時和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時有衝突,導致他在新舊兩黨之間均受排斥,仕途坎坷,時常遠貶外方,不過他在各地居官清正,為民興利除弊,政績頗善,口碑甚佳,杭州西湖蘇堤就是實證。



臻品齋書店在發貨前,

📚書本包裝一層氣泡袋,

再一層強化塑膠包裝袋,

最後才裝進破壞袋!

強化包裝,讓愛書人收到書不失望!❤️

IMG_9089IMG_9088


DALL·E 2024-01-28 22.38.41 - Create a wide, detailed impressionist-style painting of a three-story traditional bookstore warehouse interior, captur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immerse